第616章 第 616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616章 第 616 章
徐福追隨漢王數年, 眼見他局勢由弱轉強,眼見他將那位霸王逼得自刎,一點點收覆江山,最後登臨九重, 成為天下之主。
漢王於定陶氾水之陽登基, 定國號為漢, 是為漢高帝,定都長安,同年六月, 大赦天下。
眼睜睜看他人稱帝的滋味讓他很不舒服,尤其是……陛下去後不到十年,這天下就換了主人。徐福何嘗不知大秦滅亡與這位漢王脫不了幹系,可他無力回天,不論是楚漢亡秦, 還是漢滅楚,都不是他能插手的。
為了自己的陛下,徐福不得不俯首稱臣。
淩燭就像在看一場大戲,以往他再洞察人心, 都不如在一位真潛龍身邊學得多。皇帝也頗有所得, 二人很輕易就看穿了此時徐福的不甘。
“又要出海了。”皇帝嘆氣。
她並不喜歡出海,本就無法和人說話, 在海中更容易生出茫茫天地只留自己一人的空曠顧忌感。可她不能不去。
“陛下,你可以不去。”姜遺光說,“扶桑木和山海鏡都已在徐福手中, 他此行未必有所獲。即便有, 也不過再死一群人。”
換言之,去了也是白跑一趟。
皇帝並不感到慶幸:“姜卿, 那你呢?”
姜遺光:“我跟著他。”
他不能讓徐福控制自己,就必須打敗他。如今的徐福輕易能看穿,兩千年後的徐福卻不是他能撼動的。
皇帝點點頭:“一路保重。”
淩燭說他這回就不去了,符輪也是,想好好休息一會兒。
引路人不作聲,在姜遺光問過後才一點頭。淩燭覺得這人簡直比姜遺光還難說話,這讓他對引路人更感興趣了。
那兩人隨大軍離開後,淩燭對皇帝笑問:“陛下,您可看出來了?”
皇帝默默點頭。
就算她再傻,和引路人朝夕相處這麽些日子也該猜出對方身份了。
引路人就是明孤雁。
其實她現在還有些看不透明孤雁。
這世上人有三類,一類忠於自己,一類忠於他人,或家族,或君王,或世間心照不宣約定俗成的規則。還有一類人,他的內心沒有一點束縛,既不愛自己,也不愛世人,不愛家人朋友,像一條在海中漂浮的船,看不到目的地。
姜遺光是最後一類人。明孤雁又是哪一類?
若是前兩種,她現在忠於誰呢?
建國之初,百廢待興,各行各業都亟待生出起色。自然不會有人留意到朝廷船隊中特殊的一支。商船一路南下,各自分散,有幾支隊又悄悄匯合在一起,往另一個方向去了。
此次出海,一無所獲。
漢高帝有些失望,但不氣餒,要是第一次就碰上了他才要奇怪呢。
姜遺光回去後,卻只見皇帝,不見淩燭。
皇帝道:“他有些受不住,回去休息了。”
比勞累更可怕的是什麽都不需要做,什麽也做不了。淩燭曾自嘲他現在就如一個廢人一般,他試圖轉變心態,告誡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,可每次一想到還有兩千年他就忍不住絕望。
這才過去不到十年啊……
淩燭選擇把自己關在漢高帝不用的書房裏只管看書——雖說在常人眼中他們算得上無形無質,看不見摸不著,但若是他們凝神聚氣,還是能觸摸到實物。
淩燭覺得先看個幾十本再說,反正他就在皇宮中,真發生什麽大事他不會不知道。
符輪看起來還好些,徐福歸來後他就跟在徐福身邊,如饑似渴地學習方術。
“他後悔了。”皇帝道。
姜遺光點點頭:“陛下,你後悔了嗎?”
皇帝苦笑:“我也不知道。但如果再來一次,我……也許還是會進來吧?”
姜遺光:“事情或許有轉機。只要能再找到孽鏡臺,你們或許能回去。”
皇帝先喜後憂:“恐怕要付出不低的代價。”
姜遺光沒說話,皇帝未必不清楚,她只是還沒想好怎麽做而已。
皇帝:“既是徐福的記憶,總有些事他忘了,興許不需要那樣久。”她在短暫同行途中就發現徐福忘了不少事,他似乎在有意控制自己不要記住太多。
她漸漸明白那句長生既是賜福,也是詛咒。
姜遺光點點頭:“陛下不要忘了一點,如今我們所見場景已是兩千年前,徐福未必能記得清,不知什麽力量將記憶補全了。”
皇帝有點發愁,她想解決鬼禍,就必須攪亂徐福陰謀。但她其實不太明白徐福為何要讓姜遺光進孽鏡臺。
徐福想要姜遺光做什麽呢?
她看向姜遺光:“姜卿,你又為何助我?”
姜遺光:“因為我曾答應過一個人,只要並不危害到自身,我會盡力保護陛下。”
原來如此。
他全無所求,皇帝反倒擔憂。聽他這麽說,她先是放下心,之後便湧起濃濃的感動,一定是父皇!
可她更驚恐地發現,經過那麽多事,又在鏡中渡過近十年,她竟有點想不起來父皇的模樣了!
再繼續下去,她會變成什麽樣?到那時,就算她真的能回去……她還記得嗎?恐怕曾經的人和事都會忘的一幹二凈。
皇帝:“姜卿,你真的要歷遍他兩千年的記憶嗎?在那之後呢?你要如何做?”
姜遺光:“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麽,但我如果什麽也不做,就什麽也做不了。”
引路人在不遠處不準痕跡瞥他一眼,收回視線。
姜遺光繼續說:“鏡中也許是徐福的回憶,也許是依照徐福回憶脈絡搭建的過去世界,我進來只是為了看看徐福對鏡中世界的掌控究竟有多少,他的能力又是從什麽地方得到的。”
皇帝想了想,也說:“是了,他若是天底下第一個入鏡人,為什麽他沒有入鏡過?”
入鏡人渡鏡中劫次數越多,越不像活人。
先前他曾猜測,這是徐福已渡過十八重劫緣故,可真要過了十八層,就會被鏡中自己的半身取而代之。這麽一想,又不像是。
所以徐福究竟是從什麽地方得到的能力?又為何偏偏是他?
如果當初他沒有出海,世上還會有山海鏡嗎?
徐福也這麽想。
他不斷回憶自己出海時有什麽異常,那一日又是什麽日子,記下後便不斷推算,從出海的第一天,到海上出現怪相、“仙山”出現的方位等等。
漢高祖即位後,自有不少能人異士來投,陰陽五行學說與道家學說再度興起。在漢高祖示意下,徐福常與他們交談,一道計算,可不論怎麽算,都只能算出他出海之日為下下大兇之兆,諸事不宜。
可他分明記得……在出海前,他與宮中天下第一方士反覆推算,算出吉日後又不斷篩選,才選出最吉之日。
為何到現在卻變成了兇日?
他起了疑心,鬼使神差的,又求教幾位地相師以觀風水,將秦皇陵方位再度測算。
結果令眾人大吃一驚,上好的風水寶地居然也成了兇地。原本三脈龍氣匯聚,緩積地下,天地陰陽交匯融合,尋常百姓承受不起,唯有帝皇葬在此處便如一根可保江山穩固的撐天巨柱。但現在,三條金色龍脈竟變得漆黑,三陰匯聚,連通至陰之地,更有源源不斷烏黑陰氣從地下湧出。
若不制住,只怕大漢江山也穩不了多少年。
符輪聽過後也驚訝了,借助星象推演起來,結果令他滿頭是汗。
“怎麽會……”他看天又看地,喃喃自語,突然大叫,“我明白了!我明白了!!”
漢高帝很快來了,屏退左右後細問起事情經過,聽罷神情漸漸變得嚴肅。
在他還是沛縣亭長時,曾斬殺一條巨大白蛇。他很明白,世上有不少人會以為他這是故意編造故事替自己揚名,就像陳涉吳廣的魚腹丹書那般。
可他和那日追隨他的農民都知道,這是真的。
既是如此,少不得要開一回秦皇陵了。而需開皇陵,徐福不可或缺。
徐福只是猶豫了一會兒就答應下來。
雖說開死者墓是大不敬,但……他不能容忍他的陛下死後不得安眠。若有報應,且報應在他一人身上就好。
投奔漢王的人中有個女子,名叫阿洛,取自洛水之意。她私下找上徐福,進門後先拜下,而後起身問他是否還記得三川郡藍氏。
徐福騰地起身,吃驚地盯著她:“你是何人?”
阿洛冷靜道:“三川郡藍氏正是在下師祖。家師去世前留下遺言,交代我一定要來宮中尋找您。”
徐福只覺不可思議。
藍氏,出身三川郡中的一個小漁村,天資過人,自幼便能觀星象、預估吉兇。她小有名氣後便投奔秦王,輔其成為天下之主,一躍成為大秦第一方士,她從不肯透露真名,只讓人稱其姓氏。二人曾一同在宮中共事,有過短暫交情。
大秦亡後,他打聽過些藍氏的消息,聽說藍氏隨陛下殉葬了。他傷感過一陣,不得不勸自己放下,不要多想。
藍氏何時收了徒?他竟不知。
兩人對坐,命侍從上一壺蜜水,阿洛先倒一杯,撒了桂花和花椒的蜜水註入杯中,她將蜜水連同一封信推過去,道:“師父說,您讀過這封信就明白了。”
徐福迫不及待拆開,裏面卻不是尋常信件,厚厚幾疊紙,幾張拆開,不是卦象就是風水圖批註。
他看著看著,額頭冒起冷汗,直到看到最後一張,上面寥寥數語令他如墜冰窟,險些失態。
“先生?先生?”
阿洛的話讓他回過神,匆匆把阿洛請走,徐福獨自在房裏來回走動,焦躁不安。
姜遺光坐下,跟著翻閱。
“這些卦象是何意,信上又寫了什麽?”皇帝問。
姜遺光看完,眉頭微微皺起,像是不知該怎麽說,半晌,他才開口。
卻原來,那位藍氏有如此本事並非她天賦過人,或是神智天成。她幼年時曾跌入地縫,地縫下是無盡深淵。在那裏,她看見了許多不屬於此世之物。藍氏明白,自己見到了另一個世界投下的影子。
然後,她被那個世界的東西發現了。
那個世界——藍氏稱其為陰界,陰界之物一直想到來,便必須尋找道路。當時一道影子附在了她的眼睛上,使她能夠窺見未來。她使用影子的能力“預言”越多,影子侵占她身軀也越甚。當影子完全占據她的身體,她就成了大門。
她不想預言,但總是不受控制地說出將來之事。她想要改變,可往往事與願違。
藍氏預見到徐福出海後必然會和她一樣誤入陰界,還會帶出陰界之物。若是大吉,路途怕會更順利。她故意算出極兇之日,再在其餘人卦圖上動手腳讓他們的結果和自己一樣。
這樣一來徐福必將死在海上,只要他死了,無人歸來,短時間內陛下便不會再派人出海。
結果徐福出海後,她卻預見到,正是因為她算出的極兇之日,徐福才得以進入陰界。
而徐福……確實算是“死”了。
死了,或活著,無法判定。
陰界正侵入陽界,恰如晝夜交替時的天邊。故而徐福的魂魄和肉身正處在陰陽兩界的夾縫中,他是一扇不老不死的門,除非其中一界被徹底侵蝕殆盡,不再需要這扇門,否則他的生命永遠不會走到盡頭。
皇帝聽完姜遺光轉述,更加膽寒。
“所以他才想要這麽做……”他真正想要的,竟是死亡。皇帝既同情,又覺情有可原,可她更不能茍同。
漢高帝欲開皇陵,又不想叫人知道,他便在鹹陽城外駐軍,然後慢慢擴大,同時修建皇陵。經受動亂後還敢住在鹹陽的人已經很少了,這些年休養生息後多了些,都被遷往他處。一切都完成得不動聲色,世人眼睛都盯著太子、呂家人和各地叛亂中,沒有人留意到驪山的動靜。
陵宮挖掘的不算順暢,始皇帝駕崩時陵墓還未完工,李斯夥同趙高秘不發喪,但藍氏已經預料到了陛下和扶蘇公子的死亡,她以支持胡亥公子為條件,要求參與驪山皇陵修建。
然後,她讓人修建出九鼎之紋以做封印。陣紋不破,則永遠沒有人能打開皇陵。
徐福本以為破解陵墓機關對他來說輕而易舉,結果第一關就犯了難。他推演許久,敗下陣來,報給漢高帝,如果不找齊九鼎,他也無濟於事。
但……九鼎雖曾為秦皇宮中所有,可早就在戰亂中流失了。
漢高帝信他,密令尋找九鼎。
天不遂人願,漢十二年,高帝討伐英布叛亂時中箭,重傷不治,,定下“白馬之盟”後駕崩。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盈即位。
這是徐福第一次親眼見證一位帝王的歿逝。
身為帝王,私德從不是評判的第一位。對高帝,他起先抵觸,後為其折服,若非他先碰見陛下,恐怕也要投效高帝了。
徐福來到驪山一座山尖,眺望長安,最後也僅僅是祭了三杯水酒。
但,惠帝即位後,大權旁落。
呂後信奉黃老之學,無為而治,但手段酷烈世人皆知。她對長生之景雖有憧憬,卻並不相信徐福真能帶來長生。是以在掌權後她就停止了驪山地宮的發掘,並下令捉拿徐福與阿武等亂秦餘孽。
徐福帶上阿武匆匆逃走。
他擅醫術,在驪山中曾為不少人看病,有許多窮苦士兵看不起病,他就自掏腰包免去診費,藥材也盡量選便宜的。他自認為對這些人問心無愧,逃走時還擔憂會不會牽連到他們。
他明白大難關頭只能靠自己,因而他不求其他人能做什麽,只要不出賣自己就好。
徐福和阿武躲在山洞裏,阿武為保護他中了一箭,渾身滾燙地躺在地上呻吟。徐福想救他,卻苦於缺少藥材,心焦難耐,時不時向外張望。
這處山洞十分隱蔽,只有他和極少數人知道,那極少數無一不是重傷之際被他救下性命之人。他已悄悄聯絡其中最信任一人,讓他想辦法送藥來。
結果送藥人沒來,來的是漢軍。
阿武沒能再保護他,他死了。徐福扣押下獄,重刑加身,他要說出秦皇地宮中的秘密最好,說不出也不過多了條亡魂。
五人默默跟在徐福身後,眼看他被投進大牢。
到這時,他的滿身才華、三寸不爛之舌通通都沒有用。
皇帝不忍再看,她很明白,徐福最痛苦的不是受刑,而是他自以為可以交托性命之人,為了一貫賞錢毫不猶豫地背叛了他。
淩燭蹲坐在徐福面前,他受了刑,滿是血汙,仰面躺倒在地,念念出聲。沒有獄卒來看,受刑也只是為了折磨他,而不是真想問出什麽。
淩燭聽清了他的喃喃自語。
徐福在後悔。
他不該出海,不該鬼迷心竅尋仙山,不該明知危險還繼續前進。
人性本惡,他不該輕信他人,不該改投他人座下。他曾立誓效忠始皇帝一人,違者永世不得超生。現在這樣,就是他的報應。
不止後悔,更有怨恨。
他自問不論對任何人都做到問心無愧,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?
天地間能容惡鬼邪祟,卻沒有神佛睜眼看看人間嗎?
他一直堅持恪守本心,不求回報,可他到底換來了什麽?
他呢喃著,漸漸睡去。
睡夢中,身上的傷口一道道漸漸覆原。
進門來的獄卒驚瞪大眼,渾身寒毛都出來了,死死捂住嘴關上門拼命往外跑。
“妖……妖怪!妖怪!!”
徐福一事很快上報給呂後,呂後終於對他生出興趣,連夜把人調走,反覆試驗,發現他身上傷口果真能馬上覆原,便審問他是否服用了長生不老藥,不老藥在何處,該如何得到等等。
徐福不認。他不知始皇帝的魂魄是否還在人間,若陛下魂魄還在,聽見後真以為他私吞了長生不老藥,他可怎麽說清?
反正他不會死,獄卒放心施為,最後就只差沒有斬首了——他們還是擔心砍頭以後人就真沒了。
有人提議,徐福既然服食長生不老藥,想必藥力已化至全身血肉筋骨,不如將其血肉制成丹丸,即便不能長生,也有強身健體之效。
於是又進行試驗。服食丹藥的死囚要麽與常人無異,要麽七竅流血當場暴斃。後者被認為“不勝藥力”,便再調整劑量試驗。
淩燭從最初的不忿、厭惡,到後來甚至發笑。
“這就是人……人之生也固小人,學習仁義有何用?利字當頭,公理,正義,美德,都是披在腐骨爛肉上的人皮。”
這樣的人,還活著做什麽呢?
皇帝道:“世間也不全是惡人。”
淩燭道:“但人的善心實在太過脆弱,或引誘,或被迫,也有沒來由的自發的惡意。只要沒有足夠約束,人的惡意永遠多過善。陛下您也該聽過,不知事的小孩兒若是放在同一塊肉面前也會爭搶,可見人本性就是貪婪的。”
“人之善,便如黑夜中的星辰,因為星辰顯得明亮耀眼,致使人常常忘了背後是整片黑暗,反而誇耀起星光燦爛。”
皇帝道:“善惡本就由人劃定,卻不該拿去判定什麽也不懂的孩童。人初生時未經學習教化,該教他禮義廉恥,讓他明辨是非善惡,而不是因為惡性多便忽略善性,且由此滅絕所有人以根除惡。惡被根除,善也不存在,這何嘗不是一種惡?”
淩燭又道:“陛下您該清楚,要讓天下人都知禮義廉恥是非對錯,絕無可能做到。即便用最高尚的品德去教化一個人,讓他完全遵循禮教長大,那人也必然有惡念。以教化讓世間不再有惡行,難於登天,讓世間不再有作惡之人,眼下卻有個很簡單的辦法。”
他看陛下還要說話,忙道:“若陛下認為杜絕人再行善的可能是一種惡。那便必須承認,短暫的惡能杜絕世間所有惡,也該稱作一種善行。”
皇帝沈默良久,忽的捂住額頭發笑:“真是……我被你們繞進去了。”
“正如你所說,善惡本為一體,沒有善,就沒有惡。沒有惡,也就不存在善。善與惡既是人為繁衍而定,有利於人繁衍生息,譬如謙讓、誠實、公正、和善等,能叫人願意聚居並安心繁衍的,長遠來看對大多數人更有利之舉便是善。反之即為惡。”
“而你們卻試圖用根除一切、包括根除繁衍本身的辦法來杜絕惡行。”皇帝搖搖頭,“我聽聞有一種人,認為揪住自己的頭發就可以把自己提起,於是他左右手不停輪換去扯自己頭發和衣領,可他嘗試許久都無法將自己舉起,天底下也沒人能做到。”
這回輪到淩燭一怔,旋即道:“即便你能說過我,卻不可能說過他。”
徐福趴臥在地,目光炯炯。
深夜,他不顧兩條胳膊都被捆住,伸出手,掌心忽然多了一面圓鏡。
正是他在孽鏡臺時拿到的圓鏡,它和被自己連根拔起的木苗一樣消失在手中,卻不是真正消失,而是讓外人看不見。他還能感知到那面鏡子就在自己身體內,只要他想,就可以到手。
姜遺光適時走過去。
一個人察覺古怪,提鞭走來:“你在鬧什麽?總算肯交代……”
話音未落,監牢內亮起一道光。那獄卒叫都沒能叫一聲就這麽消失了。
地上又多了一面鏡。
徐福一時間也沒回過神,直到更多人沖進來,他們忌憚又憤恨地看他,一人脫下外衣丟過去蓋住他臉,另一人效仿脫衣蓋住地上鏡子。
太晚了。
風吹過,陰陰鬼嘯回蕩,整座監牢除徐福外再沒有一個活人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徐福追隨漢王數年, 眼見他局勢由弱轉強,眼見他將那位霸王逼得自刎,一點點收覆江山,最後登臨九重, 成為天下之主。
漢王於定陶氾水之陽登基, 定國號為漢, 是為漢高帝,定都長安,同年六月, 大赦天下。
眼睜睜看他人稱帝的滋味讓他很不舒服,尤其是……陛下去後不到十年,這天下就換了主人。徐福何嘗不知大秦滅亡與這位漢王脫不了幹系,可他無力回天,不論是楚漢亡秦, 還是漢滅楚,都不是他能插手的。
為了自己的陛下,徐福不得不俯首稱臣。
淩燭就像在看一場大戲,以往他再洞察人心, 都不如在一位真潛龍身邊學得多。皇帝也頗有所得, 二人很輕易就看穿了此時徐福的不甘。
“又要出海了。”皇帝嘆氣。
她並不喜歡出海,本就無法和人說話, 在海中更容易生出茫茫天地只留自己一人的空曠顧忌感。可她不能不去。
“陛下,你可以不去。”姜遺光說,“扶桑木和山海鏡都已在徐福手中, 他此行未必有所獲。即便有, 也不過再死一群人。”
換言之,去了也是白跑一趟。
皇帝並不感到慶幸:“姜卿, 那你呢?”
姜遺光:“我跟著他。”
他不能讓徐福控制自己,就必須打敗他。如今的徐福輕易能看穿,兩千年後的徐福卻不是他能撼動的。
皇帝點點頭:“一路保重。”
淩燭說他這回就不去了,符輪也是,想好好休息一會兒。
引路人不作聲,在姜遺光問過後才一點頭。淩燭覺得這人簡直比姜遺光還難說話,這讓他對引路人更感興趣了。
那兩人隨大軍離開後,淩燭對皇帝笑問:“陛下,您可看出來了?”
皇帝默默點頭。
就算她再傻,和引路人朝夕相處這麽些日子也該猜出對方身份了。
引路人就是明孤雁。
其實她現在還有些看不透明孤雁。
這世上人有三類,一類忠於自己,一類忠於他人,或家族,或君王,或世間心照不宣約定俗成的規則。還有一類人,他的內心沒有一點束縛,既不愛自己,也不愛世人,不愛家人朋友,像一條在海中漂浮的船,看不到目的地。
姜遺光是最後一類人。明孤雁又是哪一類?
若是前兩種,她現在忠於誰呢?
建國之初,百廢待興,各行各業都亟待生出起色。自然不會有人留意到朝廷船隊中特殊的一支。商船一路南下,各自分散,有幾支隊又悄悄匯合在一起,往另一個方向去了。
此次出海,一無所獲。
漢高帝有些失望,但不氣餒,要是第一次就碰上了他才要奇怪呢。
姜遺光回去後,卻只見皇帝,不見淩燭。
皇帝道:“他有些受不住,回去休息了。”
比勞累更可怕的是什麽都不需要做,什麽也做不了。淩燭曾自嘲他現在就如一個廢人一般,他試圖轉變心態,告誡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,可每次一想到還有兩千年他就忍不住絕望。
這才過去不到十年啊……
淩燭選擇把自己關在漢高帝不用的書房裏只管看書——雖說在常人眼中他們算得上無形無質,看不見摸不著,但若是他們凝神聚氣,還是能觸摸到實物。
淩燭覺得先看個幾十本再說,反正他就在皇宮中,真發生什麽大事他不會不知道。
符輪看起來還好些,徐福歸來後他就跟在徐福身邊,如饑似渴地學習方術。
“他後悔了。”皇帝道。
姜遺光點點頭:“陛下,你後悔了嗎?”
皇帝苦笑:“我也不知道。但如果再來一次,我……也許還是會進來吧?”
姜遺光:“事情或許有轉機。只要能再找到孽鏡臺,你們或許能回去。”
皇帝先喜後憂:“恐怕要付出不低的代價。”
姜遺光沒說話,皇帝未必不清楚,她只是還沒想好怎麽做而已。
皇帝:“既是徐福的記憶,總有些事他忘了,興許不需要那樣久。”她在短暫同行途中就發現徐福忘了不少事,他似乎在有意控制自己不要記住太多。
她漸漸明白那句長生既是賜福,也是詛咒。
姜遺光點點頭:“陛下不要忘了一點,如今我們所見場景已是兩千年前,徐福未必能記得清,不知什麽力量將記憶補全了。”
皇帝有點發愁,她想解決鬼禍,就必須攪亂徐福陰謀。但她其實不太明白徐福為何要讓姜遺光進孽鏡臺。
徐福想要姜遺光做什麽呢?
她看向姜遺光:“姜卿,你又為何助我?”
姜遺光:“因為我曾答應過一個人,只要並不危害到自身,我會盡力保護陛下。”
原來如此。
他全無所求,皇帝反倒擔憂。聽他這麽說,她先是放下心,之後便湧起濃濃的感動,一定是父皇!
可她更驚恐地發現,經過那麽多事,又在鏡中渡過近十年,她竟有點想不起來父皇的模樣了!
再繼續下去,她會變成什麽樣?到那時,就算她真的能回去……她還記得嗎?恐怕曾經的人和事都會忘的一幹二凈。
皇帝:“姜卿,你真的要歷遍他兩千年的記憶嗎?在那之後呢?你要如何做?”
姜遺光:“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麽,但我如果什麽也不做,就什麽也做不了。”
引路人在不遠處不準痕跡瞥他一眼,收回視線。
姜遺光繼續說:“鏡中也許是徐福的回憶,也許是依照徐福回憶脈絡搭建的過去世界,我進來只是為了看看徐福對鏡中世界的掌控究竟有多少,他的能力又是從什麽地方得到的。”
皇帝想了想,也說:“是了,他若是天底下第一個入鏡人,為什麽他沒有入鏡過?”
入鏡人渡鏡中劫次數越多,越不像活人。
先前他曾猜測,這是徐福已渡過十八重劫緣故,可真要過了十八層,就會被鏡中自己的半身取而代之。這麽一想,又不像是。
所以徐福究竟是從什麽地方得到的能力?又為何偏偏是他?
如果當初他沒有出海,世上還會有山海鏡嗎?
徐福也這麽想。
他不斷回憶自己出海時有什麽異常,那一日又是什麽日子,記下後便不斷推算,從出海的第一天,到海上出現怪相、“仙山”出現的方位等等。
漢高祖即位後,自有不少能人異士來投,陰陽五行學說與道家學說再度興起。在漢高祖示意下,徐福常與他們交談,一道計算,可不論怎麽算,都只能算出他出海之日為下下大兇之兆,諸事不宜。
可他分明記得……在出海前,他與宮中天下第一方士反覆推算,算出吉日後又不斷篩選,才選出最吉之日。
為何到現在卻變成了兇日?
他起了疑心,鬼使神差的,又求教幾位地相師以觀風水,將秦皇陵方位再度測算。
結果令眾人大吃一驚,上好的風水寶地居然也成了兇地。原本三脈龍氣匯聚,緩積地下,天地陰陽交匯融合,尋常百姓承受不起,唯有帝皇葬在此處便如一根可保江山穩固的撐天巨柱。但現在,三條金色龍脈竟變得漆黑,三陰匯聚,連通至陰之地,更有源源不斷烏黑陰氣從地下湧出。
若不制住,只怕大漢江山也穩不了多少年。
符輪聽過後也驚訝了,借助星象推演起來,結果令他滿頭是汗。
“怎麽會……”他看天又看地,喃喃自語,突然大叫,“我明白了!我明白了!!”
漢高帝很快來了,屏退左右後細問起事情經過,聽罷神情漸漸變得嚴肅。
在他還是沛縣亭長時,曾斬殺一條巨大白蛇。他很明白,世上有不少人會以為他這是故意編造故事替自己揚名,就像陳涉吳廣的魚腹丹書那般。
可他和那日追隨他的農民都知道,這是真的。
既是如此,少不得要開一回秦皇陵了。而需開皇陵,徐福不可或缺。
徐福只是猶豫了一會兒就答應下來。
雖說開死者墓是大不敬,但……他不能容忍他的陛下死後不得安眠。若有報應,且報應在他一人身上就好。
投奔漢王的人中有個女子,名叫阿洛,取自洛水之意。她私下找上徐福,進門後先拜下,而後起身問他是否還記得三川郡藍氏。
徐福騰地起身,吃驚地盯著她:“你是何人?”
阿洛冷靜道:“三川郡藍氏正是在下師祖。家師去世前留下遺言,交代我一定要來宮中尋找您。”
徐福只覺不可思議。
藍氏,出身三川郡中的一個小漁村,天資過人,自幼便能觀星象、預估吉兇。她小有名氣後便投奔秦王,輔其成為天下之主,一躍成為大秦第一方士,她從不肯透露真名,只讓人稱其姓氏。二人曾一同在宮中共事,有過短暫交情。
大秦亡後,他打聽過些藍氏的消息,聽說藍氏隨陛下殉葬了。他傷感過一陣,不得不勸自己放下,不要多想。
藍氏何時收了徒?他竟不知。
兩人對坐,命侍從上一壺蜜水,阿洛先倒一杯,撒了桂花和花椒的蜜水註入杯中,她將蜜水連同一封信推過去,道:“師父說,您讀過這封信就明白了。”
徐福迫不及待拆開,裏面卻不是尋常信件,厚厚幾疊紙,幾張拆開,不是卦象就是風水圖批註。
他看著看著,額頭冒起冷汗,直到看到最後一張,上面寥寥數語令他如墜冰窟,險些失態。
“先生?先生?”
阿洛的話讓他回過神,匆匆把阿洛請走,徐福獨自在房裏來回走動,焦躁不安。
姜遺光坐下,跟著翻閱。
“這些卦象是何意,信上又寫了什麽?”皇帝問。
姜遺光看完,眉頭微微皺起,像是不知該怎麽說,半晌,他才開口。
卻原來,那位藍氏有如此本事並非她天賦過人,或是神智天成。她幼年時曾跌入地縫,地縫下是無盡深淵。在那裏,她看見了許多不屬於此世之物。藍氏明白,自己見到了另一個世界投下的影子。
然後,她被那個世界的東西發現了。
那個世界——藍氏稱其為陰界,陰界之物一直想到來,便必須尋找道路。當時一道影子附在了她的眼睛上,使她能夠窺見未來。她使用影子的能力“預言”越多,影子侵占她身軀也越甚。當影子完全占據她的身體,她就成了大門。
她不想預言,但總是不受控制地說出將來之事。她想要改變,可往往事與願違。
藍氏預見到徐福出海後必然會和她一樣誤入陰界,還會帶出陰界之物。若是大吉,路途怕會更順利。她故意算出極兇之日,再在其餘人卦圖上動手腳讓他們的結果和自己一樣。
這樣一來徐福必將死在海上,只要他死了,無人歸來,短時間內陛下便不會再派人出海。
結果徐福出海後,她卻預見到,正是因為她算出的極兇之日,徐福才得以進入陰界。
而徐福……確實算是“死”了。
死了,或活著,無法判定。
陰界正侵入陽界,恰如晝夜交替時的天邊。故而徐福的魂魄和肉身正處在陰陽兩界的夾縫中,他是一扇不老不死的門,除非其中一界被徹底侵蝕殆盡,不再需要這扇門,否則他的生命永遠不會走到盡頭。
皇帝聽完姜遺光轉述,更加膽寒。
“所以他才想要這麽做……”他真正想要的,竟是死亡。皇帝既同情,又覺情有可原,可她更不能茍同。
漢高帝欲開皇陵,又不想叫人知道,他便在鹹陽城外駐軍,然後慢慢擴大,同時修建皇陵。經受動亂後還敢住在鹹陽的人已經很少了,這些年休養生息後多了些,都被遷往他處。一切都完成得不動聲色,世人眼睛都盯著太子、呂家人和各地叛亂中,沒有人留意到驪山的動靜。
陵宮挖掘的不算順暢,始皇帝駕崩時陵墓還未完工,李斯夥同趙高秘不發喪,但藍氏已經預料到了陛下和扶蘇公子的死亡,她以支持胡亥公子為條件,要求參與驪山皇陵修建。
然後,她讓人修建出九鼎之紋以做封印。陣紋不破,則永遠沒有人能打開皇陵。
徐福本以為破解陵墓機關對他來說輕而易舉,結果第一關就犯了難。他推演許久,敗下陣來,報給漢高帝,如果不找齊九鼎,他也無濟於事。
但……九鼎雖曾為秦皇宮中所有,可早就在戰亂中流失了。
漢高帝信他,密令尋找九鼎。
天不遂人願,漢十二年,高帝討伐英布叛亂時中箭,重傷不治,,定下“白馬之盟”後駕崩。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盈即位。
這是徐福第一次親眼見證一位帝王的歿逝。
身為帝王,私德從不是評判的第一位。對高帝,他起先抵觸,後為其折服,若非他先碰見陛下,恐怕也要投效高帝了。
徐福來到驪山一座山尖,眺望長安,最後也僅僅是祭了三杯水酒。
但,惠帝即位後,大權旁落。
呂後信奉黃老之學,無為而治,但手段酷烈世人皆知。她對長生之景雖有憧憬,卻並不相信徐福真能帶來長生。是以在掌權後她就停止了驪山地宮的發掘,並下令捉拿徐福與阿武等亂秦餘孽。
徐福帶上阿武匆匆逃走。
他擅醫術,在驪山中曾為不少人看病,有許多窮苦士兵看不起病,他就自掏腰包免去診費,藥材也盡量選便宜的。他自認為對這些人問心無愧,逃走時還擔憂會不會牽連到他們。
他明白大難關頭只能靠自己,因而他不求其他人能做什麽,只要不出賣自己就好。
徐福和阿武躲在山洞裏,阿武為保護他中了一箭,渾身滾燙地躺在地上呻吟。徐福想救他,卻苦於缺少藥材,心焦難耐,時不時向外張望。
這處山洞十分隱蔽,只有他和極少數人知道,那極少數無一不是重傷之際被他救下性命之人。他已悄悄聯絡其中最信任一人,讓他想辦法送藥來。
結果送藥人沒來,來的是漢軍。
阿武沒能再保護他,他死了。徐福扣押下獄,重刑加身,他要說出秦皇地宮中的秘密最好,說不出也不過多了條亡魂。
五人默默跟在徐福身後,眼看他被投進大牢。
到這時,他的滿身才華、三寸不爛之舌通通都沒有用。
皇帝不忍再看,她很明白,徐福最痛苦的不是受刑,而是他自以為可以交托性命之人,為了一貫賞錢毫不猶豫地背叛了他。
淩燭蹲坐在徐福面前,他受了刑,滿是血汙,仰面躺倒在地,念念出聲。沒有獄卒來看,受刑也只是為了折磨他,而不是真想問出什麽。
淩燭聽清了他的喃喃自語。
徐福在後悔。
他不該出海,不該鬼迷心竅尋仙山,不該明知危險還繼續前進。
人性本惡,他不該輕信他人,不該改投他人座下。他曾立誓效忠始皇帝一人,違者永世不得超生。現在這樣,就是他的報應。
不止後悔,更有怨恨。
他自問不論對任何人都做到問心無愧,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?
天地間能容惡鬼邪祟,卻沒有神佛睜眼看看人間嗎?
他一直堅持恪守本心,不求回報,可他到底換來了什麽?
他呢喃著,漸漸睡去。
睡夢中,身上的傷口一道道漸漸覆原。
進門來的獄卒驚瞪大眼,渾身寒毛都出來了,死死捂住嘴關上門拼命往外跑。
“妖……妖怪!妖怪!!”
徐福一事很快上報給呂後,呂後終於對他生出興趣,連夜把人調走,反覆試驗,發現他身上傷口果真能馬上覆原,便審問他是否服用了長生不老藥,不老藥在何處,該如何得到等等。
徐福不認。他不知始皇帝的魂魄是否還在人間,若陛下魂魄還在,聽見後真以為他私吞了長生不老藥,他可怎麽說清?
反正他不會死,獄卒放心施為,最後就只差沒有斬首了——他們還是擔心砍頭以後人就真沒了。
有人提議,徐福既然服食長生不老藥,想必藥力已化至全身血肉筋骨,不如將其血肉制成丹丸,即便不能長生,也有強身健體之效。
於是又進行試驗。服食丹藥的死囚要麽與常人無異,要麽七竅流血當場暴斃。後者被認為“不勝藥力”,便再調整劑量試驗。
淩燭從最初的不忿、厭惡,到後來甚至發笑。
“這就是人……人之生也固小人,學習仁義有何用?利字當頭,公理,正義,美德,都是披在腐骨爛肉上的人皮。”
這樣的人,還活著做什麽呢?
皇帝道:“世間也不全是惡人。”
淩燭道:“但人的善心實在太過脆弱,或引誘,或被迫,也有沒來由的自發的惡意。只要沒有足夠約束,人的惡意永遠多過善。陛下您也該聽過,不知事的小孩兒若是放在同一塊肉面前也會爭搶,可見人本性就是貪婪的。”
“人之善,便如黑夜中的星辰,因為星辰顯得明亮耀眼,致使人常常忘了背後是整片黑暗,反而誇耀起星光燦爛。”
皇帝道:“善惡本就由人劃定,卻不該拿去判定什麽也不懂的孩童。人初生時未經學習教化,該教他禮義廉恥,讓他明辨是非善惡,而不是因為惡性多便忽略善性,且由此滅絕所有人以根除惡。惡被根除,善也不存在,這何嘗不是一種惡?”
淩燭又道:“陛下您該清楚,要讓天下人都知禮義廉恥是非對錯,絕無可能做到。即便用最高尚的品德去教化一個人,讓他完全遵循禮教長大,那人也必然有惡念。以教化讓世間不再有惡行,難於登天,讓世間不再有作惡之人,眼下卻有個很簡單的辦法。”
他看陛下還要說話,忙道:“若陛下認為杜絕人再行善的可能是一種惡。那便必須承認,短暫的惡能杜絕世間所有惡,也該稱作一種善行。”
皇帝沈默良久,忽的捂住額頭發笑:“真是……我被你們繞進去了。”
“正如你所說,善惡本為一體,沒有善,就沒有惡。沒有惡,也就不存在善。善與惡既是人為繁衍而定,有利於人繁衍生息,譬如謙讓、誠實、公正、和善等,能叫人願意聚居並安心繁衍的,長遠來看對大多數人更有利之舉便是善。反之即為惡。”
“而你們卻試圖用根除一切、包括根除繁衍本身的辦法來杜絕惡行。”皇帝搖搖頭,“我聽聞有一種人,認為揪住自己的頭發就可以把自己提起,於是他左右手不停輪換去扯自己頭發和衣領,可他嘗試許久都無法將自己舉起,天底下也沒人能做到。”
這回輪到淩燭一怔,旋即道:“即便你能說過我,卻不可能說過他。”
徐福趴臥在地,目光炯炯。
深夜,他不顧兩條胳膊都被捆住,伸出手,掌心忽然多了一面圓鏡。
正是他在孽鏡臺時拿到的圓鏡,它和被自己連根拔起的木苗一樣消失在手中,卻不是真正消失,而是讓外人看不見。他還能感知到那面鏡子就在自己身體內,只要他想,就可以到手。
姜遺光適時走過去。
一個人察覺古怪,提鞭走來:“你在鬧什麽?總算肯交代……”
話音未落,監牢內亮起一道光。那獄卒叫都沒能叫一聲就這麽消失了。
地上又多了一面鏡。
徐福一時間也沒回過神,直到更多人沖進來,他們忌憚又憤恨地看他,一人脫下外衣丟過去蓋住他臉,另一人效仿脫衣蓋住地上鏡子。
太晚了。
風吹過,陰陰鬼嘯回蕩,整座監牢除徐福外再沒有一個活人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